处暑贵州 秋意初萌
来源:凯发k8国际市政公司 作者:孟鑫悦 时间:2025-08-26 字体:[ ] 分享:

立秋的日历刚翻过去没多久,处暑便悄然而至。在气象学上,处暑标志着真正的秋天开始,但在贵州,季节的转换总是温柔而含蓄的,群山依旧苍翠,林木依旧蓊郁。除了昼夜温差较大,在视觉上,与夏天并无两样。

我们项目部所在的赫章县,静卧在贵州西北部的乌蒙山区腹地。这里的处暑时节,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精妙的变奏曲。赫章县平均海拔1996米,属典型的高原山区地形,使这里的季节变换比低海拔地区更加敏感而鲜明。

处暑前后,气温曲线开始呈现明显的下行趋势,日均温度在18 - 25℃之间徘徊,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日渐拉大的昼夜温差。晨起时分的凉意需要裹紧外套,正午的阳光却又让人想起夏日的余温,当地老乡常说“处暑至,秋风凉”,这句朴素的农谚精准地概括了此时的气候特征。

在赫章,秋天是从舌尖开始的。处暑前后,山野间的板栗树开始呈现丰收的征兆。那些带刺的外壳在阳光下渐渐裂开,露出里面油亮饱满的果实。当地村民会在这个时节结伴上山“打板栗”,这项充满技巧的农事活动需要精准判断板栗的成熟度,太早则果实不够饱满,太晚则容易脱落遗失。有经验的农人只需轻轻敲打树枝,成熟的板栗就会应声而落,在铺好的塑料布上欢快地跳跃。

处暑时节的赫章,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微妙地调整。清晨的集市开始出现新收的核桃和板栗,商贩们会用小刀熟练地剥开样品,让顾客品尝最新鲜的味道。街边的早餐摊上,热气腾腾的羊肉粉格外受欢迎,人们认为处暑后吃羊肉可以驱除体内积蓄的暑湿。

山寨里的妇女们开始准备过冬的食材。新鲜的野生菌被穿成串挂在通风处,青辣椒用传统方法制成糟辣椒,这些工作往往在邻里间的欢声笑语中完成。男人们则忙着整修农具,为即将到来的秋收做准备。铁匠铺里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传得很远,这是山村特有的秋日韵律。

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处暑意味着新的乐趣。放学路上,他们会在板栗树下寻找自然脱落的果实,用石头砸开坚硬的外壳分享甜蜜的果肉。周末跟着大人上山采蘑菇是最期待的活动,那些隐藏在松针下的美味菌子总能带来惊喜的尖叫。

赫章人在长期与自然相处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处暑时令智慧。他们知道此时山间的哪些草药药效最佳,了解不同海拔的作物成熟顺序,甚至能够通过观察动物的行为预测天气变化。这些知识不是来自教科书,而是源于世代积累的生活经验。

在这里,时间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在枝头累累的果实里,在农民粗糙手掌的茧子上,在孩子们追逐打闹扬起的尘土中。处暑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生活哲学,它教会我们尊重自然的节奏,珍惜时光的馈赠。

当幕降临,山村的灯火再次亮起,厨房飘出板栗炖鸡的香气。围坐在火塘边的家人分享着一天的见闻,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这样的场景在赫章的山村已经重复了千百年,或许这就是处暑时节最动人的风景在一一变化的季节里,守护不变的温情。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