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拨通视频通话,看到阿妈(母亲)正在拾掇家里的小背篓。又是梅雨季节了,小背篓有些“长毛”(发霉)了。她不厌其烦地清洗了一遍又一遍,说等太阳出来的时候晾晒干透后再挂起来,免得再次受潮。 每次与阿妈通话时,她都在忙碌着,房前屋后,屋里屋外,总是有着忙不完的活计。听到我的声音,她那布满岁月痕迹、皱纹纵横的脸庞便会瞬间舒展开来,绽放出无比温暖的笑容。那份笑容所传递的温暖,仿佛能够穿越两千多公里的距离,直接抵达我的内心深处,给予我无尽的慰藉。 小背篓在我的家乡很普通,家家户户都有,我们这一代的许多孩子,依旧是在小背篓里长大的。生活的痕迹掩盖了竹子的清香,却也融进了母亲的体温。我就这样在母亲的小背篓里,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古朴的吊脚楼和勤劳的土家族女人们。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阿婆和阿妈便开始了她们一天的辛勤劳作。身后的小背篓里,早就装满了从田间采摘的新鲜青菜和从山间采集的草药。 阿婆的那只小背篓,篾条已被岁月磨砺得闪闪发亮,她却一直视若珍宝,走到哪里背到哪里,好像已经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割舍。阿婆曾告诉我,这个小背篓是她的阿妈亲手编织给她的嫁妆,每一根竹篾都蕴含着阿妈无尽的爱意和祝福。一代又一代的土家族女人,在这块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许她们从未想过走出大山,去见识外面的世界,也许想了却也只是想想罢了,依旧选择这早已习惯了的生活。她们唯一能对女儿做的,就是把爱编进小背篓,期待着她的小背篓里装满她渴望的生活。 我的阿妈也同样使用着阿婆为她编织的嫁妆背篓,她自己没有真正地走出大山,却一步一步地将我从大山深处背出,引领我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母亲的小背篓里是她对我独有的爱。小时候,我最期待的事情就是跟着阿妈去赶集。集市不大,可那是另一个“世界”。我透过小背篓的空隙,羞怯又好奇地注视着外面的世界,篾条传递着母亲的体温,让我的这一方小小天地,又温暖又安心。一场集市走下来,我的小背篓里装满了小花布、米花糖,还有橘子瓣做的糖葫芦……我像是沉迷在“米缸”中的小老鼠,只记得这简单的快乐。 出嫁那天,阿妈特意为我编织了一个崭新的背篓作为嫁妆。背篓里装满了五谷杂粮,寓意着五谷丰登、生活富足。阿妈一边细心地帮我整理背篓,一边絮絮叨叨地嘱咐我:“到了婆家要勤快,要孝顺公婆……”她的眼眶泛着红晕,却始终带着欣慰的笑容。孩子满月时,阿妈又送来了一个精致小巧的“满月篓”。她说,这个篓子能带走病痛和灾祸,保佑孩子健康成长。篓里装着她亲手缝制的小布衫,还有家乡的特产腊肉、糍粑……那些小背篓里装载的,都是沉甸甸的母爱啊! 土家儿女的小背篓里,曾经装满了柴米油盐的日常所需,承载了酸甜苦辣的人生百味,蕴含了离别与重逢的深情厚谊,寄托了希望与坚守的坚定信念。它不仅仅是一个用竹篾编织而成的普通容器,更是承载着土家儿女深厚情感的珍贵载体。 小小的背篓里,装着我们土家儿女成长的点点滴滴,凝聚了诉说不尽的母爱深情,更蕴含着土家人世代相传的生活智慧与情感密码。它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山里与山外,成为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情感的纽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土家山寨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迁。曾经泥泞不堪的小路已被宽敞平坦的水泥路所取代,摩托车、小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逐渐普及。然而,在这现代化的浪潮中,小背篓这一土家的传统物未件并因此消逝,反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和特殊意义。 最珍贵的东西往往是那些最朴实无华的;最动人的爱意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润物细无声。小背篓里的爱,如同巍峨耸立的大山般厚重而深沉,给人以坚实的安全感;又如同潺潺流淌的流水般绵延不绝,滋润着每一个土家儿女的心田。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