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秋日午后,手捧《爱的佐证》,我看到封面上洁白的猫咪贴着小女孩的衣角,踩着斑马线向前走,像一帧被时光凝住的暖镜头,连风都慢下来,把温度留在画面里。忽然觉得这封面本身就是一份“爱的隐喻”:陪伴是爱,前行是爱,连那淡紫的底色里,都裹着一种不疾不徐的温柔。 翻开书卷,庞宇真老师近百篇散文如涓涓细流漫过心田,从“稚嫩印痕”到“作文指导”,几十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用最朴素的日常细节,为“爱”这个宏大命题,刻画出平凡生活中最动人的注脚。 藏在细节里的亲情之爱“无需佐证”,作者笔下的亲情,没有声嘶力竭的抒情,而是藏在衣食住行的日子里,藏在那些“说不出口”的瞬间。《那年,我十七岁》文中的姑娘,在母亲“放手”的目光里独自闯荡,多年后才懂得“母亲是在真正地让我飞翔”。那一刻,我想起自己第一次离家时,是母亲打着火把亲自送我走出层峦叠嶂的山村……因而,我能懂得作者笔下“母爱”这个概念,是母亲的眼神、母亲的沉默,是十七岁那年“成长助力”里的重量,这便是“爱的佐证”,无需刻意言说,细节自会说话。 “一月能吃到一顿可口的饭菜,我就心满意足了。天下虽大,哪里再找一个你?”《愧对丈夫》里丈夫那句朴素的话,比任何情话都更有力量,把世间情人间的海誓山盟推到一个不一样的高度。作者写的,正是这种“不完美里的契合”,夫妻间的爱,非精心勾勒的完美人设,而是愿接纳彼此的“不完美”,在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常里,两人携手同心,把双方的“愧疚”慢慢熬煮成独属于彼此的甜蜜。 《那一抹祖母绿》从一个梦境切入,写祖母“砖泥砌成的炕头”,写祖母“把孝的根须深深植入我们灵魂”,写祖母的一生如“一抹祖母绿”,温润而有力量。文中多次提到与奶奶那些细碎的小事,像带着体温的珍珠,串起了祖孙间的牵挂。一下子让我想起奶奶,小时候她每次赶集,总是把我放在箩筐里,挑着我走三四里路到集市,买最好吃的食品给我吃……作者写的不是“祖母”这个符号,而是祖母的手、祖母的笑、祖母教给她的“孝”,这种爱,早已刻进血脉,成为代代相传的基因。 作为“教育世家”的传人,庞宇真老师带给我们的,更像是一场“以生命唤醒生命”的修行。在《班级的主人》里,她提到自己做了十多年的班主任,“最劳累、操心最多”,却也“成长最快”。一句“累则思变”,道尽了教育者的智慧,不是抱怨辛苦,而是在辛苦里找方法,在疲惫中寻突破。在很多的细节里,体现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看见”:看见他们的冲动,看见他们的胆怯,再用自己的爱托住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阅读中,我看到了庞宇真老师教育学生的巧思,《我的“庞氏教学法”》她把知识点串联成故事,甚至细化到“口头评价要全面”“评价要有制度”。这些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她三十余年教学经验的沉淀。我想起自己上学时的语文老师,总把作文评语写成激励我的话,哪怕我写得再差,他也会圈出“这个比喻很妙”。后来我才明白,好的教育,从来不是“填鸭”,而是“点燃”,就像庞老师那样,用爱做火种,点燃孩子对知识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让人震撼的是《无声的花开——我的教育扶贫路》,作者没有渲染扶贫的艰辛,而是写那些山里的孩子,写她如何用书本打开他们的眼界,如何用陪伴温暖他们的心灵。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很多人把教育当成“职业”,而庞老师把教育当成“使命”,从祖母“黑板粉笔写春秋”,到父亲“自学考大学”,再到她自己“深耕教学三十载”,五代人的坚守,早已不是简单的“子承父业”,而是一种“爱的传承”:把对孩子的爱,对教育的赤诚,刻进每一堂课、每一次谈心、每一句评语里。 于平凡中见热忱的诗意,那是作者的生活之爱。这份爱,藏在《蝉趣》里的童年记忆里,藏在《树非树》里的木槿花中,藏在《带着父母去旅行》的旅途细节里。那些捉蝉的欢笑声,和后来的感伤,像一帧帧老电影,带着时光的温度。我想起小时候和母亲去桃树上捉蝉,她总说“蝉要脱壳才能飞”,当时不懂,后来才明白,那是母亲在教我“成长要经历阵痛”。因而我懂得,作者写的不是“蝉”,而是蝉背后的童年、奶奶的爱、时光的流逝。这种对生活的细腻感知,正是“爱的佐证”:因为热爱生活,才会记住这些细碎的美好;因为心怀感恩,才会在回忆里读出温暖。 《带着父母去旅行》里作者带着年迈的父母看海,写父亲拄着拐杖踩沙滩,写母亲对着大海笑出皱纹,特别是那句“手机里没有一张风景照,全是父母的笑脸”,让我瞬间泪目,这个细节,我相信肯定戳中了很多人的软肋。正如我,总想在有条件时带父母远行旅游,可真等我把行程都标记好时,却再也没机会牵起父母的手,去完成他们盼了好些年的远行,终究成了我一辈子的遗憾。而作者用行动告诉我们:爱的佐证,不是“以后再说”,而是“现在就做”;不是“惊天动地”,而是“陪父母看一次海,拍一张照,说一句‘我爱你’”。 “真爱,无需任何佐证。” 起初我不懂,既然无需佐证,为何书名要叫《爱的佐证》?读完才明白,作者要“佐证”的,不是“爱是否存在”,而是“爱藏在何处”:它藏在母亲放手的目光里,藏在丈夫朴实的告白里,藏在学生自信的笑容里,藏在童年捉蝉的欢笑声里,藏在每一个平凡却真诚的日常里。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在追逐抖音、快手里的“大事件”“大感动”,却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小温暖”。而这部《爱的佐证》就是一名“爱的播种者”,能让我们在亲情里懂得感恩,在事业上坚守初心,在生活中拥抱热忱,让爱如木槿花般绽放,如蝉鸣般清脆,如阳光般温暖,照亮别人,也照亮自己。 《爱的佐证》,就是庞宇真老师送给我们最好最珍贵的礼物。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