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k8国际

 首页    >  资讯中心   >  重点报道
十年耕绿路,匠心筑光程
来源:凯发k8国际新能源公司 作者:许雨洁 时间:2025-07-04 字体:[ ] 分享:

冀南的广袤平原上,凯发k8国际新能源公司投资建设的河北沙河三王光伏电站的4500亩光伏矩阵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深蓝色的光伏板如海浪般向天际延伸。

在这片钢铁与硅晶构筑的“新能源海洋”中,总能看到一个挎着工具包的身影来回穿梭,他手中的红外测温仪扫过支架接缝,笔记本上飞速记录着组件温度数据,他就是三王光伏电站值长兼安全总监曹羽龙。

这位扎根新能源一线十年的“双碳”践行者,用脚步丈量每一寸组件阵列,用匠心守护着15万组件的安全脉搏。

“设备不会说话,但数据永远诚实”

当第一缕阳光洒向光伏板,曹羽龙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检工作。面对庞大的场区和海量设备,他因地制宜建立起了一套“三维立体巡检体系”。

“凯发k8国际场区面积大、组件多,传统巡检方式就像大海捞针。”曹羽龙深知,在新能源领域,效率就是生命。于是,他引入无人机巡检技术,3分钟内即可完成一个光伏方阵高空扫描,极端天气下的隐患定位效率提升近八成。4月11日,河北遇强对流天气,狂风卷席乌云,瞬时风速突破10级,曹羽龙带领电站运维团队针对占全站容量80%的柔性支架区域,采用“无人机+人工精细核查”模式同步开展巡查工作,“绝不能让天气拖慢隐患响应!”是他不变的底线。

同时,主控室的24小时监控屏上,500台逆变器14000多个监测点实时跳动的数据是他的“第二双眼睛”。他将场区划分为12个责任网格,每个网格员配备智能巡检终端,要求“发现异常必须10分钟内上报”,这套机制让团队全年提前发现37起组串电流异常等隐患,故障损失电量同比下降61%。

“这些设备就像凯发k8国际的孩子,要时刻关注它们的健康状况。”曹羽龙带领团队建立“设备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故障历史,从逆变器自限电分析到箱变螺栓扭矩值,事无巨细,他带着团队用这些“光伏病历”破解了设备运行的各种难题,有效提升了机组可利用率。

“创新不是天马行空,是啃硬骨头”

2023年酷暑,SVG室刺耳的报警声打破了午间宁静。“水冷系统温度逼近临界值,必须马上降温!”曹羽龙抄起工具包冲向设备间,带着技术组拆开换热器外壳,发现散热片已被絮状物堵塞得严严实实。面对频繁因高温触发的限电警报,他带着技术组蹲守三天,最终从空调外机喷雾降噪中获得灵感——“得给换热器装‘空调’!”

曹羽龙在设备间搭起临时工作台,测试了七种喷嘴角度,最终设计出封闭式喷雾降温装置:在换热器进风口加装雾化喷头,利用水雾蒸发吸热原理增加散热效率;同时增设自清洁功能,喷淋水流可自动冲刷散热片积灰。

改造后,SVG运行温度直降15℃,故障率锐减三成。这项凝聚实践智慧的技术成果,接连斩获中国凯发k8国际群创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凯发k8国际新能源公司群创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

“技术创新就像拧螺丝,每一圈都要实实在在。”他常这样告诫团队。针对AGC系统误传限电信号的老大难问题,他带领青年突击队连续48小时蹲守主控室,逐帧分析300余条历史数据,最终通过优化动态调节算法,实现有功功率动态调节,年减少电网考核费用超40多万元。当被问及创新秘诀,他指着墙上“设备健康度看板”说:“答案都在现场数据里。”

“独行快,众行远”

曹羽龙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携手共进,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他积极与河北冀南电网邢邯地区20多家光伏电站加强交流、进行对标:“大家都是新能源领域的同仁,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吸取其他电站的故障经验,分析各电站的数据指标,开展设备健康度对标和故障处理时效竞赛,实现了电站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在最近一次对标中,某电站发现SVG电容补偿偏差问题,借鉴了三王光伏电站经验,发现SVG设备长期处于高温运行状态中,导致电容设备老化。这种“技术共享、问题共治”的模式,不仅能够快速发现自身设备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及时改进,还激发了各电站运维团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团队不断优化故障处理流程,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使区域电站平均故障处理时效大大提升。

“学习是最好的自我投资。”结合“五心电厂”建设,他积极利用起“匠心课堂”的平台。会议室里,大屏幕亮起,曹羽龙走上讲台分享最新的技术动态和运维经验,培训结束后第一时间在公共群内分享课件和资料,确保班组成员能够紧跟技术前沿。每当有班组成员取得学习成果,他都会第一时间给予肯定和支持。这种激励机制激发了大家的学习热情,让学习氛围在班组里蔚然成风。

“传承经验,成就未来。”曹羽龙积极践行“传帮带”机制。对年轻员工的培养,曹羽龙有套“三现主义”:现场教看设备“脸色”,现物教听设备“心跳”,现证教摸设备“脉搏”,用测温仪在组件背板画满标记,用万用表在汇流箱测出“肌肉记忆”是他对新员工的要求。通过这种方式,新员工迅速成长,团队整体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形成了一支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专业团队。

站在观景台上,曹羽龙望着光伏矩阵轻声说:“绿电事业就像这些板子,每一块都得稳稳托住阳光。”

电子屏上的发电功率曲线平稳上扬,像极了曹羽龙所代表的这群新能源人的来时路——没有跌宕起伏的传奇,只有脚踏实地的坚守。

在这片钢铁与阳光交织的战场上,他们正以十年如一日的匠心,守护着每一度清洁电力的诞生。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