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这里先有楼还是先有轨道?” 从李子坝“单轨穿楼”奇观惊艳世界,重庆轨道交通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20年。 从2005年重庆首条地铁开通,至2025年运营里程突破 580公里,建成全球最大的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重庆轨道交通历经锤炼,成为这座城市闪亮的“金色名片”。“单轨穿楼”“云海列车”的网红打卡,“背篓专线”“轨道集市”的市井烟火,无不诉说着“人民地铁人民建,人民地铁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两江交汇,四山环抱。独特的“8D”魔幻地形特征,赋予了重庆别样的魅力,也为轨道交通建设设下重重难关。 6月27日,重庆首条地铁开通20周年之际,一辆崭新的列车冲破山城晨雾,自百乐园高架站疾驰而出——由水电五局参建的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段正式通车,直达重庆东站,水电五局在重庆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首战告捷。 自2021年首度进入重庆轨道交通市场、参建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项目以来,水电五局以“一条开通、四条在建”的强势劲头,在巴山渝水间书写着凯发k8国际人的交通建设篇章。 地下30米烹调麻辣鲜香 80年前穿透防空洞的风,今天吹进了玉带山站深处。 作为水电五局进军重庆轨道交通市场的首个项目——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的关键节点,玉带山站以其总长242.2米、开挖宽度27.7米、高度29.53米的庞大体量,荣膺“亚洲最大地下三层暗挖叠岛式地铁车站”,一句刷新行业记录。 建设者们形象的将玉带山站挑战概括为“麻”“辣”“鲜香”三重滋味。玉带山站所处位置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其中上层是回填土及强风化层,中层是中风化岩层,下层是中风化砂质泥岩。更棘手的是,车站主体正上方为住宅小区,隧道顶板到小区基底标高仅15.71米,沉降控制要求极高,就像在豆腐里挖洞,得保证结构的稳定。 “十二部双侧壁导洞法”成为破解难题的独门秘方。与传统暗挖施工方法不同,工程师们将偌大的车站“化整为零”,像九宫格锅底般分成4个台阶共12块,逐层开挖,在中间保留支撑岩柱。每当完成一个台阶的支护,再小心翼翼地“蚕食”下一层的岩体。 在30米深的地下,时间仿佛被重新定义。项目团队将“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这十八字原则刻进了每一道工序,采用机械法开挖,如同豆腐雕花;施工过程中,26个监测点如同“神经末梢”实时传输数据;工人们将初衬的钢筋一寸寸嵌入岩壁,喷射的混凝土迅速为山体覆上一层铠甲。随后的二衬施工则像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模板台车缓缓推进,所过之处浇筑出光滑的拱顶。 从地质迷局中巧妙突围,于履约之战里分秒必争,在安全防线间严控毫厘,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西延伸段玉带山站的建设历程,恰似一场精心烹制的“麻辣盛宴”。 “8D”间舞动空中芭蕾 当阳光穿透晨雾,洒在崭新的钢轨上,蛰伏三年之久的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重庆东站,如巨龙腾空,正式汇入城市交通血脉。 该项目正是水电五局进入重庆轨道交通市场的“首秀”之作。这条串联西部最大高铁枢纽重庆东站与中心城区的“空中走廊”,以“重庆轨道交通首个桥梁转体施工纪录”惊艳亮相。 “站台左右两侧列车同时到站,乘客跨一步就能换乘,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家住茶园片区的居民们体验首日通车时,对“同台双岛”设计赞叹不已。这种创新设计使刘家坪站换乘效率提升60%,而背后是水电五局将“智慧建造”理念深植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探索。 在既有刘家坪站、刘上区间改造中,项目部面临“既要保运营又要保工期”的双重考验。为保障茶园地区居民顺利出行,采取“独立运营”方案,项目部反复推敲施工计划,片区联动采集物资,高频研判施工方案,精细化施工组织,如期完成改造施工。在7个月里以夜间施工为轴,用轨道小车精调轨道,将误差锁定在毫米级,让茶园居民的出行从未因施工中断。 最令人难忘的,当属于2023年7月28日凌晨的桥梁转体攻坚战——为跨越既有6号线,两座各重3500吨的T构连续梁需以桥墩为轴心逆时针转体精准对接。“左偏0.3毫米,右移0.1度……调整千斤顶!”随着两台千斤顶同步发力,两座庞然大物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最终以每分钟1.15度的速度完成转体,创下重庆轨道交通首个桥梁转体施工纪录,这一刻,山城的夜空见证了建设者在“8D魔幻”地形中完成的“空中芭蕾”。 如今,这条轨道已成为山城新的活力动脉。每天,数万市民通过它快速抵达重庆东站,开启新的旅程;沿线商业因交通便利而焕发生机;城市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当列车穿行于楼宇与山峦之间,它承载的不仅是乘客,更是一座城市向上生长的梦想。 匠心织就立体网络 穿梭在巴渝大地,从重庆轨道交通4号线起步,到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东延工程相继参建,延伸到重庆轨道交通7号线、17号线站后工程进场施工,水电五局以坚毅的步伐,“筑”力山城轨道交通建设。 时间来到2023年11月11日凌晨1时45分,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双幅T构桥梁上跨1号线转体桥,历时52分钟实现准确就位,顺利完成转体施工,与重庆轨道交通6号线一起实现创造公司一年“两转”新纪录。 重庆轨道交通27号线T构桥梁转动前,虽然桥位与1号线平行,梁体采用挂篮悬浇施工,但安全管理工作依然面临严峻地考验。在璧虎高架区间左线20#墩及右线21#墩施工时,桩基施工距既有1号线不足1米,承台直接侵入1号线梁面垂直范围,最高的墩柱有26米高,转体施工梁面距既有1号线最近1.4米,施工难度不亚于6号线转体。 项目采用BIM技术实行全面信息化控制,通过模型创建,建设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进度计划与模型绑定,达到随着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进行工程进度状态、完成工作量,帮助管理人员对现场生产进行掌控和施工状态的分析。项目技术团队先后攻克了“承台部位球铰安装的精确定位、T构梁的线型监测、T构桥梁整体(上承台+桥墩+梁部)水平转动等核心技术,璧虎高架区间转体桥“一种桥梁墩柱钢筋绑扎平台连接装置”“一种临近运营轨道线路施工的移动式简易防护支架”等专利获评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编写“城轨快线5000吨级转体球铰系统整体安装”施工工法,树立了行业样板。 凭借卓越的在建项目业绩,水电五局在重庆轨交市场实现了良性循环与持续拓展。从4号线西延伸的起点,到相继参建27号线、6号线东延伸工程,再到如今7号线、17号线站后工程陆续进场施工... 从参与“一条线”到助力编织“一张网”,水电五局正全力以赴,助力山城将轨道交通这张“金名片”锻造得更加闪亮,为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持续做强做优做大重庆轨道交通市场,而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扎根山城、建设山城、服务山城”的初心与使命。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