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根据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复查确认继续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文明单位名单》,公司所属华东院顺利通过复查,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这是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国家级最高荣誉。与此同时,华东院结对共建村温州泰顺县卢梨村2025年成功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村”,这场与乡村的文明携手,让文明之花绽放的更加绚丽,这是华东院交出的一份结对共建的阶段性答卷,卢梨村从不发达的村庄正在嬗变成崭新的特色山村。 发挥技术优势 助力乡村振兴 2018年底,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华东院与温州泰顺县三魁镇卢梨村启动结对帮扶,正式组建泰顺县卢梨村驻村工作组,选派一名驻村干部深入结对帮扶村开展工作。初到卢梨村,院驻村工作组就面临着两个难题:小村庄地处820多米海拔的高山,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同时水源也非常紧缺;村居分散,村里主要人群是留守老人和儿童,劳动力匮乏。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首先就是利用好绿水青山的自然禀赋。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华东院深入探查摸清村况后了解到,作为浙南革命老区,卢梨村红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刘英、粟裕等同志曾在这里战斗生活,村中有革命历史纪念资料,保存着寨顶战斗旧址。华东院与卢梨村达成一致:从卢梨村本土“红色”资源特色着手,以“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为振兴卢梨村的三大“金钥匙”,华东院以“负责、高效、最好”的企业精神与责任感,推动卢梨村发展红色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带领村子谋求红旅结合的发展路子,开启乡村振兴之路,以产业“输血”,带动村集体经济自我“造血”。 明确发展思路后,华东院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主动为结对村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出谋划策,为结对帮扶村提供规划勘测设计和技术咨询,携手共建村发展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华东院为卢梨村建设进行了整体规划、地形测绘、红军学校、红军广场、民宿及引水工程、革命历史实物珍藏馆等项目免费设计,以及打水井、造水箱、自来水管改造、小公园提升、老东家路灯及红色军事体验园、卢梨老年食堂、小卢梨污水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帮扶。还先后组织林业学院、中国水稻研究所专家赴卢梨村进行实地踏勘,提出了彩色水稻种植方案 自2021年,华东院与结对共建村卢梨村共同签订了“红色星火”党建联盟协议以来,依托双方资源优势、产业基础、人文禀赋,在党建提质、产业共促、文化民生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为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院各基层工会、餐饮中心积极帮助卢梨村销售农副产品山茶油,有效助推了地方集体经济增长。 华东院驻村干部韩建定平均每月驻村20余天,扎根卢梨、积极担当,切实解决实际问题,为卢梨村发展提供支持。大到产业发展、工程建设,小到家里长短,他总是以村民为中心,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困难。先后被评为“泰顺好人”、“最美泰顺人”第六届感动泰顺十大人物、泰顺“身边的活雷锋”称号、“凯发k8国际集团”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精准帮扶” 带动精彩蝶变 在华东院的持续支持和帮助下,卢梨村整合刘英粟裕办公旧址、红色文化礼堂、红军学校、寨顶战斗旧址、党群工作室主题馆、儿童军事体验园、红军古道等资源,以“传承红色基因、守护红色根脉”为主题,将“红色基因”作为文明村建设的主色调,积极打造集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红色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老东家”精神文明品牌研学教育基地,探索出一条“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促进了“老东家”特色餐饮品牌越打越响,实现了以产业发展支撑红色旅游,再以红色旅游带动产业发展。呈现出卢梨村“村美民富、风正人和”的崭新面貌,让这个有着深厚底蕴的古老村落跳跃着新的文化脉动。 七年来,华东院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携手共建村迈上红旅结合、实战体验、培训教育的红色文化发展之路,打造独具特色的红旅品牌,使卢梨村再现“满眼青山尽红色,户户老农是东家”的革命本色。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农产品从滞销到自销再到外销,农民收入大幅提高,村集体经济大幅增加。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文明携手,共同交出了一份文明建设的实践答卷。 深耕文明实践沃土,绘就乡村振兴画卷。作为全国文明单位,华东院将始终不忘初心,坚持文明建设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主动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为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之路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 华东院为当地提供设计建设的红军学校 结对村卢梨村村貌 |
|||||
【打印】
【关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