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巴拉水电站通过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评审。从脚木足河畔的冻土荒原到机组轰鸣的绿电引擎,从蓝图上的水电坐标到点亮万家灯火的能源枢纽,这座矗立于海拔3000米雪域高原的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作为集团首个获此认证的在建水电项目,意义非凡。装机746MW的“高原巨龙”,以连续1500天零责任事故的纪录,为高海拔复杂环境施工树立安全新标杆。 筑牢安全生产根基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在《电力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规范》框架下,公司构建“目标-责任-流程-执行”四位一体管理体系,以双重预防机制为核心,系统推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 面对高原复杂地质环境的严峻挑战,项目团队开展了安全管理二次策划攻坚。大体积收分式智能化塔体滑模实现垂直误差小于3毫米,隧洞底板针梁纵向滑模台车显著提升施工效率,异型调压井滑模有效减少高空作业面。通过“技术革新+流程再造”双轮驱动,全面实现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项目事故隐患总量持续下降,施工进度显著提升,其本质安全水平获得了达标专家组的高度评价。 凝聚全员安全共识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 公司着力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安全文化生态。领导班子践行“脚底沾泥、肩扛责任”的一线工作法,定期召开安全专题研讨会,精准剖析安全问题,成功破解高边坡支护等多项重大难题;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深入一线班组进行全过程指导;亲赴重要工作面现场排查,有力推动各类隐患整改。其身体力行彰显领导层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基层班组安全意识的质变飞跃。 建立“三维一体”安全文化载体,实现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党建融合安全生产,通过设立党员安全责任区,成立安全生产突击队,挂牌攻坚高边坡支护等重大风险点;全年围绕“党建 + 安全”开展多场次主题党日活动,将安全生产纳入支部考核指标。沉浸体验安全生产,定期模拟地质灾害、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等场景,开展应急实战演练和桌面演练。多元激励安全生产,开展安全知识竞赛,覆盖率达100%;创新“安全之星”流动红旗机制,每季度评选先进标段,每年度评选安全管理先进个人。公司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浓厚氛围,使安全文化真正成为驱动公司发展的内在动力。 提升安全保障效能 “防之于未萌,治之于未乱!” 巴拉水电站打造工业互联网+数字化安全管控防线,强化施工期安全监测,切实增强项目的防灾减灾能力。 2024年溢洪洞检测系统捕获断面异常位移突变,预警平台瞬间激活,应急响应机制快速启动,仅用7分18秒便完成洞内所有人员撤离。随后,万吨岩体吞没作业区,成功实现人员伤亡零事故。 全域检测护航全周期,针对施工边坡、地下洞室群、运行期间水工建筑等关键防控对象,项目团队根据风险类别合理布设监测系统,实现实时观测与运行监测的无缝衔接。这套凝聚凯发k8国际智慧的数字防控体系,已稳定运行1500天,预警精准高效,为高海拔水电工程树立智能安防新模式。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实干者!” 巴拉水电站作为集团首个在建项目荣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达标认证,这不仅是项目建设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公司迈向更高安全水平的新起点。当电站四台机组并网发电的绿灯亮起,强大的清洁电流将源源不断注入电网,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绿色能源保障。雪域高原的建设者们收拾行囊,奔赴新的战场。他们以454项隐患整改构筑起守护生命财产的安全长城,用1500天零事故在3000米海拔铸就了安全丰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工程、对社会的高度责任。 巴拉水电站大坝
|
|||||
【打印】
【关闭】
|
|||||
|